军营观察丨一个作战类专业的转型之路_贝搏体育官方网站app_官网登录-网站入口
贝搏体育官方网站app_官网登录-网站入口
首页
> 新闻中心

贝博网站APP登录入口:军营观察丨一个作战类专业的转型之路

发布时间:2024-10-09 12:06:52 来源:贝博APP体育官网登录 作者:贝博网站APP登录入口

  空军工程大学某学院模拟对抗实验室内,屏幕上数十个红蓝光点不断闪烁,电台里指令声密集有序。操作平台前,学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一场没有硝烟的对抗演练于虚拟空间展开。

  操作“战机”按照引导员指令完成了一个机动动作,学员蓝浩男的屏幕上忽然出现“被击杀”的判定。

  “弹从哪里来?哪架‘敌’机打出的?”蓝浩男看着灰下去的屏幕,努力回想“被击杀”前的战况,也没能捋清头绪,额上急得渗出了汗珠。

  随后的十几分钟内,又有数架己方“战机”被相继击落。指挥所内,引导员们互相对视了几秒,心知这是栽在了同一个坎儿上。

  演练结束,复盘随之而来。此次演练的策划人宋敏拿出厚厚的演练方案,为学员们解开了疑惑——大家败给的是“未来之变”。

  “此次演练,我们把背景想定中典型作战场景的时间轴拉到了未来。”教员所扮演蓝军借助模拟设备演绎出一系列全新的战术战法,这些战法思路以当前的装备技术水平尚难实现,经研究论证,却极也许会出现在未来战场。

  “明天的战争能不能打赢,要看今天我们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一场面向未来的“虚拟较量”,打痛了即将走向一线战位的毕业学习成员,也敲响了一个作战类专业的转型警钟。

  就在几个月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公布获奖名单,宋敏领衔的空军工程大学某教学团队的一份关于“某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转型与实践”的教学成果荣获一等奖。

  细看成果报告,“作战”与“未来”二词贯穿始终。从整体的设计思路,到成果推广应用中的细枝末节,教学团队始终瞄准新形势下的作战需求,以未来战场岗位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反推学科知识体系,重塑培养打仗型人才的新模式。

  实验室内,又一场以未来作战场景为背景想定的对抗演练打响,学员们调整作战思路,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这场或将在未来战场上出现的“恶仗”。

  作战指挥大厅内气氛紧张,复杂的空中态势呈现在一台台屏幕上,各席位上的参谋人员有序完成作业,唯独引导员和飞行员之间的沟通配合屡屡出现问题。

  演练结束后,宋敏与双方都进行了深入沟通,终于找出问题关键——此次演练紧跟空型步伐,严格按照新修订的进行,与过去相比,无论是飞行员和引导员之间的关系,还是指挥引导的理念,甚至于沟通交流时使用的语言体系,都发生了转变。

  “再不做出改变,我们培养出的学员,毕业即被淘汰。”从演训场回来,作为空军工程大学某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宋敏第一时间召集小组成员,集中探讨在此次跟训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部队装备更新迭代的速度慢慢的变快,作战理念的更新也不断提速。作为筹划和控制空中战斗行动、直接应用于备战打仗的作战类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又如何培养出能适应未来战场需要的人才?

  为了寻求答案,宋敏和团队深入部队一线,做了大量调研。最终,他们锚定了方向——依托毕业学习成员第一任职岗位,绘制出覆盖基础能力和专业任职能力的“能力需求画像”。

  今天,走进该小组成员的办公室,墙上最瞩目位置悬挂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支撑图”,便是基于“能力需求画像”制订演化而来。

  红蓝黄绿等不同色块,分别对应决策、逻辑、筹划、应变等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一条条连线与箭头,串联起不同课程之间的能力培养衔接链。

  “在旧的课程教学体系里,有许多重复点和断点。”宋敏站在颜色丰富的图表前,手指顺着箭头的方向划过一节节有承接关联的课程,语气中满是自豪:“依照能力需求一一对应着制订培养方案,解决了过去能力覆盖不全面、开课顺序不合理、衔接不顺畅等种种难题。”

  去年夏天,该团队三分之一的教员利用暑假时间前往部队和任务一线继续开展相关调研,同任务部队官兵一起参与训练,继续梳理岗位能力需求新变化,调整完善人才教育培训的设计图。

  “奖项肯定的不仅是某个节点上的动态结果,更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势。”目前,该团队主导的第三版人才培养方案已确定进入论证修改阶段,对于团队步履不停的状态,宋敏给出这样的回答。

  作为院校跟训专家组成员,空军工程大学教员屈虹惊讶地发现,登台发言的引导员代表,是自己前年才毕业的学生赵政。

  讲台上,赵政结合自己参与空中对抗的实践经验,分享对指挥引导基本程序优化方面的思考见解。看着意气风发、侃侃而谈的“得意门生”,屈虹不禁回想起5年前,自己第一次跟训并参加交流活动时的场景——

  那时,参训飞行员慢慢的开始依照新大纲进行训练,某专业战位人员跟不上节奏,只能人手一份“脚本”,每当飞机飞到相应地点,便按照“脚本”机械地下指令。

  到了复盘分享阶段,屈虹作为某专业的专家,却像一个“门外汉”,只能看热闹。一些飞行员口中提到的作战理念和指挥控制简语,她甚至是第一次接触。

  “不能满足于培养‘流水线’上能顺利完成工作的‘机械臂’。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懂得机理、甚至能设计出整个‘流水线’的‘工程师’!”回到学校,屈虹和团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专业改革重塑,教学内容上的进化升级一定要重视起来。

  兼任学院教学督导专家组成员的王瑛,在教授自己所负责的课程之余,常常会出现在其他教员的课堂上。尽管只是抽听抽看,王瑛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最近几年课堂上发生的新变化。

  “教员们在战训机理上下的功夫慢慢的变多,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完备,教学内容堪称日新月异。”在王瑛的听课记录本里,每次出现的新内容都被她重点标注。其中,某专业在最近5年时间里,新增了9门与新装备、新战法、新理论相关的专业课程,编修更新了13本专业教材。

  就在教材、教案、讲义一直更新迭代的同时,三尺讲台上的“教员面孔”也变得丰富起来。一线指挥员、高级军士技师、不同军种航空兵部队的飞行员、民航专家……这些“编外教员”在带来最新鲜经验的同时,也用更加多元的视角,为坐在课堂里的学员们不断拓宽知识体系的外延。

  去年春天,新一批参加任职培训的一线引导员走进专业课堂。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结束后,教学评价表上写满了积极评价。

  一名来自空军航空兵部队、曾在引导员岗位任职超过10年的学员坦言,本以为只是“镀镀金”,没想到短短一个月,竟把过往工作中浮于表面的经验式操作都用理论框架串联了起来。不少过去只知其然的问题,在培训后亦知其所以然了。

  学院对毕业学习成员进行跟踪调查的报告中显示,90%以上毕业学习成员在3个月内顺利上岗,80%的毕业学习成员已经参与执行过大项任务。让教员们更为欣慰的是,慢慢的变多的毕业学习成员到一线任职后依旧保持对战法理论研究的热情,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研战研训的“排头兵”。

  去年底,一场岗位练兵比武在空军某基地展开。由空军工程大学某教学团队研发的“流程的优化与仿真验证软件”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各课目中。

  作为专家组成员,李全胜全程跟随观摩。几天下来,他给参加比武的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总是拿着笔记本,几乎一刻不停地记录着演练中各种细节……

  “有时你觉得已经很完备了,但等到了部队,就发现又有了新变化,需要继续更新,脚步是停不下来的。”李全胜说,从小组成员们第一次下定决心,要研发一套符合空军组训模式和真实的情况的指挥引导基本程序,至今已经过去5年。其间,这个基本程序仅迭代级的大版本更新就超过10次,目前依旧在不断地被修改、完善。

  这个凝聚了团队心血的程序也不负众望,不仅实现了飞行员与引导员、不同军兵种和不同机型引导员之间的“同文”,更涵盖了指挥引导的最新战训理念,与未来战场不断趋近“同轨”。

  “未来战场”——每次召开教学形势分析会,这个词都被反复提及。在学院领导看来,院校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跟上部队的步伐,更要勇于冲锋,拥有引领部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自专业转型以来,教员们的目光不断延伸,步伐也慢慢变得坚定——办公桌上,有关前沿探索的书籍越堆越多;课堂中,一些尚未在部队出现的概念开始被提及探讨;研究室里,新的“萌芽”正不断生发、日新月异……

  教员李昉曾提到这样一个例子:某战术概念在2021年被正式加入训练大纲,但早在2018年时就已然浮现在新修订的教案里、出现在课堂的小组讨论中。

  教育部公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时,这个荣获一等奖的团队还全员聚集在实验室里,为当年的本科学员毕业综合演练做着细致的筹备。

  这是他们首次尝试在毕业综合演练中把空中作战指挥控制的完整链条贯穿推演全过程,也是首次尝试把实装尚难实现的未来战场典型作战场景作为想定背景。

  直至午休铃声响起,小组成员们才走出实验室。宋敏得知喜讯时,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专业建设没有止境,要想不负过往,唯有保持冲锋。”

上一篇:为了对等钱学森需要军衔周恩来:至少授中将毛主席表示:同意 下一篇:我国科学院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科学与技能前沿论坛在济南举办